多件装的指甲钳套装里有一根长针,一般用来清理暗疮。
范开丽用它挑起了在无锡马拉松里受伤淤着血的大拇脚趾盖。视频发在抖音,观者捂眼,“残忍!”妈妈看到很心疼,“不行就别跑了吧。你看你那脚都跑伤了……”
无锡马拉松上的范开丽和受伤的脚
“其实主要是大拇趾里面有淤血,放完淤血就会好得比较快。我这才一个星期,它就好了。”范开丽说得云淡风轻。这个00后的大四女生,从16岁在体校训练开始就练就了这一手“绝活儿”。
2小时48分56秒,范开丽在2025年3月的无锡马拉松交出了自己的第一份全马成绩单。这更坚定了她想成为全职跑者的目标。
范开丽来自贵州威宁县,初中时曾经在县里运动会上认识另一个跑得快的女孩—她是如今多次在半程马拉松中夺冠的刘君慧。
大学时期,范开丽代表学校多次参加贵州省大中学生田径锦标赛。2021年5月,她的5000米跑出了18分34秒49,获得第一名,与她一起站上领奖台的还有贵阳学院的潘素芳。2024年3月,潘素芳在无锡马拉松以2小时31分51秒,创下了当时大众女子跑者最佳成绩纪录。
范开丽希望自己像刘君慧和潘素芳那样,以跑步为利剑开疆辟壤,撑起自己的生活。
野孩子,天赋与奔跑
“大范,你就照135跑!”
教练的话让范开丽满头问号,“135 是多少啊?”但在体校里习惯了服从和执行,她没敢问出口。
那是2019年3月的第四届都匀国际半程马拉松。范开丽第一次去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教练就给她定下了这个目标成绩。“不管怎么样,好好跑吧!”范开丽心里暗想。
等比赛跑完,手机里收到1小时29分07秒的完赛成绩,她才知道原来教练说的135是1小时35分,而自己超额完成了目标。“你们别看大范她胖,半马能跑129呢!”回到学校,教练四处夸她。第五名的奖金扣完税,范开丽收到了1000多元奖金,她非常意外,也很惊喜。拿到钱之后,范开丽看到贵阳市很多女孩逛街时会背那种小皮包,就给姐姐买了一个。
姐姐开艳比她大三岁,以种玫瑰为业。早在十年之前,姐姐就知道妹妹在跑步上有能力。那会儿范开丽读初一,学校的田径运动会,她报了50米、3000米和跳远三个项目。这三个项目她都没练过,结果她在50米和3000米都得了第一,跳远拿到了第四名。
3000米结束,姐姐在终点等着照顾她。但姐姐没想到范开丽跑下来很轻松,“别人都需要好几个人去扶着,她跟没事儿人一样!”姐姐记得很清楚。
2024年的范开丽
小时候,她们生活在毕节市威宁自治县玉龙镇的一个村子里,村内海拔最高点1700米,最低点1300米,山高坡陡。范开丽每天要走二十多分钟,下山到云南昭通鲁甸县江底镇水塘村读小学,有时候起晚了,会跑着去学校。放学了,她一路爬山返家,这种经年累月融入生活里的锻炼锤炼了她的身体素质。“从小,我就觉得自己运动能力挺好的。和运动相关的,我都能能表现得很好。”范开丽说。
范开丽的初中合照
到了初中,她回到玉龙镇上念书。也是在那次学校田径活动里拿下50米和3000米两个项目的第一名,让老师看到了她的能力,想把她推荐到体校去进行专业训练。
范开丽很心动。她生活在资源匮乏的山里,十年九旱,可用于耕种的土地很少,父母挣钱不容易。她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体校,你可以练体育,也可以走体育特招上大学。”老师的话,给范开丽指明了方向。2017年9月,她初中毕业后,从玉龙镇到了贵阳,在市体校开始专业训练。
大学生,比赛和打工
努力,在天赋面前一文不值?
初中时碾压同校同学,甚至在威灵全县的四百米、八百米都能进入前三甚至拿冠军的的范开丽,到了体校,发现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有很多同学长跑厉害,我有一段时间都在想我的长处是什么?”后来,范开丽的教练肯定了她:“速度好”、“力量足”、“耐力也不错”。
在体校两年,成为国家二级运动员走体育单招上大学是范开丽的目标。但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范开丽有两次机会实现这一目标,但都没能实现。距离最近的一次,她的成绩与达级线相差不到1秒。
体校时期的范开丽和同学在一起
2020年5月,她通过遵义师范大学的大专分类考试,升入体育教育专业读书,2021年升本成功,就读社会体育专业。报考大学的同学很多,但最终只有范开丽和班里两个男生成功通关。
那段备战的日子,是范开丽印象里度过的最“极限”。
2019年夏天范开丽在体校毕业,当时为了独立生活,她应聘到了学校附近的一座大酒店做餐厅服务员。她住在酒店四人间员工宿舍里,每天八点半去上班。
那时候的她已经在跑马拉松了,平时每天也会跑10到14公里的日程训练来保持状态。复习功课更是每天的必选项。每天早上,她会6点多起床训练,然后赶去上班,下班后再学习。过去她睡眠不好,但是那段时间她实在是太累了,每到晚上9点多强忍睡意洗漱完,躺在床上就能秒睡。
2019年,18岁的范开丽
100米跑、原地推铅球、立定三级跳、800米跑……当时,遵义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职业技能适应性测试要考这四个项目。没有人教铅球,没有训练场地,范开丽在下午有空的时候,就和同学一起背个铅球去跑步,到贵阳的未来方舟附近找块草地扔铅球。练完了,再背着铅球跑回去。
服务员工资一个月两三千,不算多。有时候倒休息日,酒店接了婚庆活动需要帮手,她会再回去打半天零工,挣个几十块。同宿舍的三个舍友都年长一些,是范开丽的阿姨辈,她们看着这个跟自己女儿差不多大的小同事,会心疼也会佩服,“小姑娘真的挺吃苦!”
当时,家里人也心疼她,劝她专心学习就好。“我说那我也可以一边上班一边考学,不冲突,只是自己可能累了一点。”从山里走出来的范开丽,虽然是家里四个孩子里最小的那个,但她不想给亲人带来负担,“不想伸手跟家里要钱。”
当时的马拉松比赛也是范开丽的收入来源之一。
2019年10月13日,她在“一带一路 七彩云南”昭通水富国际半程马拉松中跑出了126的成绩,夺得女子组国际第4名、国内亚军,首次站上领奖台。当时她感觉这并不是她期待中的站台,所以她定了新的目标,要以一次国际前三的身份登上领奖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站台’!这种要强,让她一路向前。
同年12月,范开丽走出贵州,到湖南参加韶山红色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跑出了123的PB。
随后一周范开丽势如破竹,在丹霞山国际山地马拉松赛上以125拿下半程女子组国际第3名、国内第2名,达成了她要“真正站台”的目标。范开丽很激动,也领悟到有目标才有动力,有付出才有收获,永远没有不劳而获的道理!
实干者,全职和逐梦
在马拉松赛场的这些领悟,一直指引着范开丽的学习和生活。
进入遵义师范大学之后,她没有放弃跑步。2022年5月,范开丽在学校第十六届田径运动会,以4分58秒03的成绩刷新校运会专业组女子1500米纪录;次年11月,她更在学校第十七届田径运动会上以10分38秒打破了专业组女子3000米校纪录。
马拉松赛场的轨道里,大大小小的比赛里都有留下了她站台的身影。但她主要以半程为主,收获的奖金,完全够支付自己在学校里的生活费。
“比起在体校时去参加比赛,跑马拉松,我感觉会更轻松,没有那么大压力。我也想去拿奖,但是状态不好的时候,跑不好也没关系,就当出去旅游了。”今年年4月,范开丽即将完成大学学业。她目前正在修改毕业论文,主题是《马拉松运动的开展对大学生的影响》。
就她自己而言,马拉松让她更开朗,不再社恐,朋友圈扩大了。
现在的范开丽
在遵义公安系统工作的徐晓梅,同样喜欢跑步,也是范开丽的跑友。她们经常一起外出比赛,吃住也都在一起,处得很好。“我是90后,开丽是00后,我俩年纪差10岁,但沟通起来没有代沟!”徐晓梅笑着说,她工作的地方离范开丽的学校只有几公里,平时会一起参加户外运动:爬山、越野、跑步。尤其跑步这件事,让她们打破了原本的生活圈子,彼此有了连接。
范开丽和徐晓梅
跑步,也让范开丽觉得自己更坚韧。
“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不愧是跑马拉松的,这么坚强!”马拉松很虐,但是虐完之后,还是会回到这个赛场。坚韧、能吃苦,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这是跑马拉松给范开丽带来的精神财富。尤其3月跑完首马无锡马拉松之后,这样的感受愈加强烈:跑到23公里,她的左脚大拇脚趾被鞋打到淤血,每跑一步,脚在落地时都很疼。加上中途气温升高,范开丽的配速降了很多,疲劳让她每跑一公里都在心里做着数学题—现在到终点还剩几公里!
范开丽和徐晓梅
所幸,在最后4公里处,范开丽遇到了一个贵州跑友。尽管她不认识他,但是跑友能叫得出范开丽的名字。“还有4公里,我带你一起跑吧!”跑友很真诚,范开丽跟着他将自己的配速拉回到了3分52。到41公里时,跑友慢下来,鼓励范开丽自己往前冲。
“距离终点不太远了,我就想再往前顶一顶”,她超越了几个人,最终以248结束了自己的首马之旅。
“对于首马来说,248的成绩还是可以的”,当天比赛结束,魏彪这么说。他是目前范开丽所在的ICL俱乐部负责人。但是等魏彪看完范开丽的整场数据,他觉得她中间放得有点多,要不然成绩还能更好一些。
左:和俱乐部成员训练;右:和刘君慧在一起
不过,范开丽没什么遗憾。第一次跑全马,缺乏经验和策略的情况下能跑进250,属实不错。接下来,她计划5月在贵州遵义再跑一次全马;夏训之后会参加9月的衡水湖马拉松,希望能持续PB。
她也已经决定,毕业后就到俱乐部全情投入地训练,做全职跑者。“专心训练两年,我相信自己的成绩会有很大提升。”24岁的范开丽有信心。而魏彪对她的决定也很支持,“如果专注全职训练,开丽在两年内突破235没问题。”
本条内容创作团队
作者:南琼
编辑:西嘉
设计:小春
图片:受访者提供
投稿、应聘兼职作者,请联系
womenrunning@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