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道上的新职业| 野蛮生长的马拉松配速员

马拉松赛事日益火爆的当下,跑者对精细化服务的需求激增。新手跑者渴望通过专业指导规避运动风险,顺利完赛;精英跑者则追求配速策略,突破个人成绩。需求之下,马拉松配速员应运而生。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针对不...

马拉松赛事日益火爆的当下,跑者对精细化服务的需求激增。新手跑者渴望通过专业指导规避运动风险,顺利完赛;精英跑者则追求配速策略,突破个人成绩。需求之下,马拉松配速员应运而生。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针对不同比赛和服务要求,马拉松配速员的收费价格也有所不同。基础服务情况下,马拉松配速员平均每场收入能达千元,私人订制服务每场最高可达6000元。虽然马拉松配速员的出现为不少跑者提供了帮助和信心,但在业内看来,这一职业目前没有标准的认证体系,存在着扰乱比赛、妨碍公平竞争的问题。


按场计费 单场最高6000元

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路跑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累计举办各级各类路跑赛事749场,总赛事规模达704.86万人次,较2023年同比增长100万人次。

需求之下,马拉松配速员应运而生。目前市场上的马拉松配速员提供基础配速和私人定制配速两种服务。

基础配速是指陪参赛选手跑完全程,不追求成绩,并在比赛过程中递送补给、提供情绪价值。对于马拉松配速员来说,半马每场收入可达500—1000元,全马每场1500元起。

马拉松配速员许先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表示:"对于新手来说,跑完全程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提供鼓励和陪伴,为坚持完赛提供情绪支持,同时,用专业指导帮助他们规避碰撞、抽筋等风险。"

而私人定制的配速服务,还包括赛前制订训练计划、赛中配速调整、赛后专业拉伸,甚至实时拍摄照片和视频素材。私人定制配速下,马拉松配速员每场收入最高可达6000元。

虽然为了追求个人最佳成绩而选择私人定制配速的人群不在少数,但许先生坦言,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马拉松配速员,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

"尤其是私人定制配速,需要提前30天制订训练计划,并随时根据选手的情况调整比赛策略,除了跑步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一定医学知识,以应对突发情况。"许先生说。

秩序之下争议不断

尽管马拉松配速员为不少跑者带来了便利和信心,但也引发了业内外人士的争议。

一方面,马拉松配速员在赛事过程中提供的指导和陪伴,让跑者保持良好的速度和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跑者顺利完赛,甚至不断刷新个人最佳成绩。

准备参加4月马拉松比赛的刘女士说,"在此之前做的每一次训练都是为了正式比赛准备,若能帮助我突破个人极限,马拉松配速员就是我准备的最佳冲刺武器"。

北京商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也有不少参赛者认为配速员的存在作用不大。跑者王先生则表示,"对我们大众玩家来说,有没有马拉松配速员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跑完全程就是胜利"。

此外,亦有多位马拉松爱好者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配速员的存在会破坏赛事公平,影响比赛的正常秩序,给其他跑者带来干扰甚至引起安全事故。

知名商业顾问霍虹屹对此表示,大多数马拉松赛事其实是面向大众开放的群众体育活动。在这些场景下,马拉松配速员更像是一种服务角色而非竞技干预。若在规则之下,帮助跑者完成挑战、保障安全、提升体验,马拉松配速员本质上是为赛事生态"增值",而非"破坏"。

标准化职业规范急需建立

从国外到国内,赛事组委会都会设定官方配速员,帮助跑者按照节奏完赛。而在商业层面,配速服务已在世界各地逐步形成市场,尤其是在精英跑者、商务人士、高净值群体中,配速服务被视为一种专业体育教练的延伸,具有明确的技术、心理、恢复等复合属性。

在业内看来,国内马拉松配速员市场的崛起,伴随着"马拉松热"的兴起与"服务细分"的裂变。

霍虹屹认为,马拉松配速员正在从"爱好延伸"走向"专业职业"。他们既提供专业能力,也提供情绪价值,是运动+陪伴+个性化服务的复合型岗位,与其说是职业跑者的副业,不如说是运动经济细分下的"新职业形态"。

目前,虽然中国田协尚未对商业化马拉松配速员出台规范,但赛道边的职业规范已在悄然建立。

年初,国内首个"职业陪跑员认证体系"上线,要求从业者至少具备马拉松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男子全程3小时10分以内),并完成运动生理学课程。

此外,各地赛事开始为商业马拉松配速员设立"专属通道",并要求提前报备配速计划。宁波马拉松要求私人马拉松配速员佩戴双芯片号码布,每5公里上传实时配速数据;无锡马拉松组委会给每位私人马拉松配速员发放了比官方配速员更醒目的标识,避免混淆。

在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看来,马拉松配速员急需建立标准、科学、统一的资格认证,不仅要考察身体素质,还要考核其专业知识,包括运动生理学、营养学、心理学等,确保能够为选手提供全面、专业的服务。

"在配套措施上,赛事主办方应在赛前对马拉松配速员进行登记备案,明确其职责和行为规范;赛中安排专人监督,确保马拉松配速员遵守规则。此外,有关行业协会还可以探索建立马拉松配速员评级制度,根据其服务质量、客户评价等因素进行评级,为跑者选择提供参考,推动行业朝着更加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支培元如是说。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刘曼华

评论

最新
最热
田七
2025-04-23 22:10
对BBIN宝盈集团官方网站这个话题一直很感兴趣,写得很专业
回复
流云145
2025-04-23 22:10
收藏了!文章的见解非常深刻,支持原创!
回复
🌺
🌺小丽💯
2025-04-23 22:10
看完《跑道上的新职业| 野蛮生长的马...》,收获很多。
回复
热情的小天使
2025-04-23 22:09
【专业评论】马拉松配速员的职业化趋势折射出赛事精细化需求 近年来,正如BBIN宝盈集团官方网站所说的,马拉松配速员(俗称"兔子")从业余爱好者兼职逐步发展为半职业化群体,这一现象值得深入探讨。从竞技角度看,专业配速员通过稳定控速、分段领跑,显著提升了大众选手的完赛率和PB(个人最好成绩)达成率,体现了现代马拉松赛事对"服务型竞技"的追求。 但野蛮生长也暴露行业痛点:部分赛事配速员选拔标准模糊,导致赛道"流动变速带"现象频发;商业机构过度包装"明星兔子",可能模糊陪跑与营销的边界。建议田协尽快出台配速员资质认证体系,明确其"赛道服务者"而非"商业代言人"的核心定位。 职业化是必然趋势,但需警惕过度商业化对赛事公平性的潜在影响。当配速员从"流动时钟"升级为"战术参谋"时,如何平衡其竞技辅助功能与商业属性,将成为路跑产业规范化的新课题。
回复
H
Henry
2025-04-23 22:09
点赞支持,期待更多内容。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