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5月4日,日本乒乓球界再度掀起波澜,21岁的张本智和(6月27日年满22岁)正式宣布将离开日本T联赛,开启职业生涯的第二次海外征程,这一决定迅速引发国际乒坛关注,而背后的原因则与他三年前的首次留洋经历密切相关,在东京奥运会混双冠军水谷隼主持的专访中,张本智和坦言,此次远赴欧洲的核心目标是为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蓄力,并直言:“三年前的选择让我蜕变,这一次我要再次突破自己。”
张本智和的首次海外历练始于2021年东京奥运会后,彼时,年仅18岁的他选择加盟德国甲级联赛新乌尔姆队,与奥恰洛夫、林昀儒等名将并肩作战,尽管这段经历仅持续数月,却成为他技术转型的关键节点,在德国联赛中,张本智和直面欧洲选手的力量型打法,逐渐意识到自身正手相持能力不足、对抗高强度旋转时易被压制的短板
归国后,他的训练重心转向力量强化与心理韧性打磨,成果在2022年成都世乒赛上爆发:半决赛中,他先后以3-1、3-2击败国乒主力王楚钦与樊振东,单枪匹马从中国队手中夺下两分,尽管日本队最终2-3惜败,但张本智和的表现震惊乒坛,被日媒誉为“孤胆英雄”
紧接着“高光时刻”来到了2024年亚锦赛,张本智和再攀高峰,男单赛场上,他接连战胜中国新生代选手徐瑛彬、林诗栋,时隔50年为日本队重夺亚锦赛男单金牌,这一突破不仅巩固了其“日乒一哥”的地位,更印证了海外历练对技术全面性的提升价值,张本智和在专访中回忆:“德国之行让我学会如何在高强度对抗中保持冷静,亚锦赛的胜利是那段时间积累的爆发。”可以说那一次的欧洲修行,的确帮助张本智和焕然一新
然而,辉煌背后暗藏隐忧,近年来,张本智和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呈现明显波动:2024年WTT多哈常规赛决赛中,他在3-2领先时遭42岁老将波尔逆转;2025年新加坡大满贯赛上,更爆冷负于国乒非主力薛飞,止步32强,其团队直言,尽管反手拧拉与近台快攻仍属顶尖,但正手失误率偏高、关键分处理犹豫等问题始终制约着他的上限;此次选择再度赴欧,张本智和的目标更为明确,通过欧洲联赛的高强度对抗,弥补力量短板并适应多样化打法,日本媒体分析称,日本乒坛长期“闭门造车”,虽投入巨资研究中国技术,却因缺乏与欧洲选手的实战经验,在巴黎奥运会遭遇“研究四年,归来裸考”的尴尬,反观张本智和,其首次留洋后对欧洲打法的适应能力显著提升,此次若能深化技术融合,或将为日本队打破“遇中欧必疲软”的困局提供新思路
对于张本智和而言,此次海外征程绝非坦途,多哈世乒赛的签表已预示前路艰险:他所在的5/8区云集户上隼辅、达科、莫雷加德等劲敌,若晋级四分之一决赛,或将遭遇以暴力弧圈球著称的巴西名将雨果,此外,体能分配与多线作战的压力亦不容小觑,2023年世乒赛上,他曾因兼顾单打与男双导致“三战皆墨”,尽管如此,机遇同样存在,丰田汽车赞助的“以赛代练”模式助其频繁参与国际赛事,经验值持续累积;而避开王楚钦、林诗栋等国乒主力的半区分布,则为冲击奖牌保留较大可能性,所以张本智和第二次离开日本,很显然并不是冲着世乒赛而去,而是更高舞台:洛杉矶奥运会
不过,留洋也并非万能解药,张本智和需警惕过度依赖“以赛代练”导致的技术固化,欧洲力量型打法固然能补足短板,但若忽视对亚洲速度流特色的打磨,恐陷入“邯郸学步”的困境,此外,频繁征战带来的伤病风险(如2023年亚运会带伤作战惨遭逆转)与心理负荷,亦需科学规划应对;那么张本智和的二次留洋,既是个人职业生涯的豪赌,亦是日本乒坛全球化战略的缩影,他的成功与否,不仅关乎奖牌归属,更关乎乒乓球运动打破地域壁垒、促进技术交融的可能性,正如东京奥运冠军水谷隼在采访中所言:“真正的对手,是不断超越自我的勇气。”
评论